藏粮于技,水肥一体化是逆境增产的科技密码
“有肥无水望天哭,有水无肥一半谷”,不论是在前期晚播弱苗促弱转壮还是灌浆期防“干热风”保夏粮丰收,水肥科学运筹对小麦“妙手回春”“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次次凸显,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巧施肥水,有效实现了增穗数、提粒重,成为夏粮丰收的关键密码。
麦收时节,冀南平原的麦田一片金黄。望着长势喜人的小麦,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民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红欣脸上露出了笑容:“每一根麦苗都来之不易,促弱转壮主要是靠水肥调控,专家给咱开出了好‘方子’,种出来的小麦就是不一样。”
经测产,薛红欣的小麦田较周边同期播种的麦田增产12%。合作社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铺设了滴灌带,针对小麦弱苗“一根针”的实际情况对灌溉和施肥方式做了调整。在分蘖期墒情不足时,应用浅埋滴灌技术小水湿润滴灌7-10立方米/亩,补充表墒;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各浇水1次,并随水滴施尿素硝铵,在省水省工的同时促进了晚播弱苗的升级转化。“下一季玉米仍继续采用浅埋滴灌方式灌溉,预计每亩可节水60立方米。”薛红欣补充道。
“亩产1100斤,你都想不到这是我们去年最差的一块地,受去年秋季降水的影响,播种时已经到了11月27日,越冬时没有完全出苗,属于‘土里捂’。”山东章丘中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部部长赵建鹏介绍,后来区土肥站专家专门制订了水肥管理方案,利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分阶段多次灌水施肥,满足小麦各生育期需求,并利用田间墒情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土壤墒情状况,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及时灌溉。在水肥一体化、测墒补灌等一系列措施综合推动下,晚播小麦最后不但没有减产反而还实现了增产。
科学的水肥运筹技术与质量过硬的好肥料相得益彰。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北省藁城区金硕果家庭农场布设了冬小麦巧施肥水促弱转壮百亩示范区,区农技中心技术员李艳宁介绍,该农场小麦播种时间较往年偏晚10天左右。“我们按照全国农技中心小麦巧施肥水促弱转壮技术试验示范方案,在小麦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示范肥料一次。据测产,不同示范处理的小麦有效穗数较对照区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喷施有机水溶肥、海藻肥亩穗数增加最多,较对照增加4万穗,亩增产在50公斤以上。”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面对多年罕见的冬小麦晚播形势,农业农村部2月发布《全系统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夺夏粮小麦丰收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方案,协调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技人员以分省包片的形式,深入冬小麦主产区的田间地头,大力推广科学水肥调控促弱转壮技术。中央对小麦促弱转壮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前期拿出了50多亿元实行抗涝播种,促弱转壮,后期又拿出1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其中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是主要的水肥调控措施。”
(记者 王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