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科学家突破性证明双折射晶体中存在“幽灵”双曲极化激元电磁波
发布日期: 2021-08-20 11:18:24 来源: 科技日报

8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李培宁、张新亮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刊文,该团队同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纽约州立大学等单位合作,突破性证明了传统双折射晶体中存在“幽灵”双曲极化激元电磁波,该成果革新了极化激元基础物理的“教科书”定义,对凝聚态物理、光物理、电磁学等领域的基础原创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极化激元光学是目前凝聚态物理、光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领域,也是我国传统优势研究方向之一。

据介绍,极化激元是光和物质强耦合作用产生的“半光-半物质”准粒子,能将光场压缩聚焦至很小尺度,从而突破衍射极限,实现奇异的微纳光学现象和重要应用。早在1951年,我国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先生就提出声子极化激元的经典理论,开辟了这一重要研究方向。随后,根据材料种类不同,不同性质的极化激元(如激子极化激元、等离极化激元等)相继被发现。

目前,不同种类的极化激元一般被归纳为两类传播模式,即沿着材料界面传播的表面模式和在材料内部传播的体模式。而李培宁和张新亮团队的研究成果突破了极化激元模式分类的固有认识,证明了在各向异性方解石晶体中,存在第三种极化激元模式——“幽灵”双曲极化激元。

长期以来,“幽灵”电磁波被预测可产生负折射、超分辨成像等多种奇特现象,但这种特殊电磁模式的存在一直没有得到实验证明。

李培宁和张新亮团队发现的“幽灵”极化激元是光场压缩能力更强的一种特殊的亚波长“幽灵”电磁波。团队发现教科书中的经典双折射材料——方解石晶体存在“幽灵”极化激元,通过理论预测及计算,发现当方解石晶体的光轴和晶体界面存在一定夹角时,就可存在“幽灵”双曲极化激元。这种新型极化激元具有面内双曲型色散关系,表现出强各向异性的传输特性。

此外,该团队同时证明了能够通过改变双折射晶体内禀的属性——光轴的朝向来调节极化激元色散。除方解石晶体以外,团队预测石英、氧化铝等众多常见的双折射晶体中可能存在这种性质优异的“幽灵”极化激元。

据悉,该研究有力证明了储量丰富、可大规模制备的极性晶体在微纳光学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在红外光谱传感、亚波长信息传递、超分辨聚焦成像、纳米尺度辐射调控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记者刘志伟 吴纯新 通讯员冀娴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