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各项赛事的科技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其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暨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天津国际邀请赛”上,很多专业队伍带着最新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前来一较高下,赛场上的机器人踢得有模有样。
标准平台组比赛是最接近人类的比赛,观赏性很强,其直观感受最符合人们对机器人“世界杯”的想象。机器人穿上不同的衣服代表不同赛队,前锋、后卫、守门员五个机器人组成一支足球队,通过视觉定位、决策、导航、步态控制完成找球、追球、踢球、射门等动作。
哨声一响,比赛开始了!人形机器人要首先克服步态行走控制的困难,再进行带球、拦截等操作。只见机器人将胳膊背在身后生怕犯规,不小心摔跤倒地后果断地自己站了起来,整个过程比往届赛事变得更加灵活流畅。
观看机器人球赛,更重视什么?
小型组机器人足球赛是新增分赛项之一。由于机器人更小、速度更快,赛场上的较量非常激烈。机器人身上的颜色标块相当于队员号码,它们通过识别球的位置进行配合,实现传球和射门。
记者发现,这类机器人在赛场上的转移速度很快,最快能达到每秒5至6米,与人的奔跑速度差不多。“每个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都很强,它们共同拥有一个‘云大脑’。选手利用场外计算机进行战术判断,可以及时改变策略,告知每个机器人队员的角色、把球传到什么位置。”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景川介绍,体育赛事专注于比分和精彩程度,而机器人比赛更注重技巧和团队配合。这项赛事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物流运送配合等场景都有实际应用意义。
救灾,看救援机器人大显身手
救援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关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救援组的比赛更注重实战效果,给机器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据介绍,在现实生活中的灾难现场,机器人要代替人类救援队员先进入,发现里面是否有伤员,准确报出位置;确认空间内的结构是否稳定,随后人类救援队伍才能真正进场。
本次赛事的内容是一个模拟的灾难现场,此次展现的救援机器人基本能代表我国在该领域最高的研究水平。记者看到,在木块模拟的凹凸不平的场地中,机器人缓缓爬坡越过障碍,依靠激光测试的传感器判断出危险品、热源、活体等的信息。其中发红外光的器件模拟幸存者,机器人需要把幸存者的情况信息发送到外面。机器人搭载了多个摄像头,操作人员在电脑上可以看到机器人的全部环境。机器人上方圆形的激光雷达可以实现自主建图,机械臂则具备探、拔、戳等不同的功能。机器人不光要展示运动能力,还要完成微小的传感器感知和关闭阀门、切断和对接管路等精细操作。
小学生组比赛,最小选手仅6岁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还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与,小学生组别也有相应的比赛,最小参赛选手仅有6岁。记者在12岁以下组搜救赛现场看到,小选手们正在编程、试验程序。机器人是一个载体,逻辑和实践能通过机器人的形式表达出来。别看眼前的小朋友只是完成简单的模拟,再过几年就可以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本报记者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