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无人驾驶成汽车行业竞相角逐的阵地 跨越的门槛仍有很多
发布日期: 2020-05-25 09:35: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日,多地启动无人驾驶车路测,引发关注。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方面的扶持,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不过,当前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无人驾驶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和完善。(5月11日《经济日报》)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兴起,汽车工业也处在变革的风口,而无人驾驶在这场变革中举足轻重。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角逐的阵地。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预计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可以说,哪个企业把握了先机,就把握了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虽然无人驾驶在技术方面日趋成熟,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无人驾驶的包容性还不足,尚未在国家层面形成明确、完整的无人驾驶法律和政策框架,除了没有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外,信息安全问题、道路安全问题、公众认知度问题、技术水平完善问题,以及道德领域的问题等都亟待解决。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法同时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无法明确“驾驶人”,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责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无人驾驶车上路仍不被法律允许。

相关主体在开展无人驾驶测试等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法律风险,也是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必须跨越的门槛。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智能交通设施完善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普及等,又需要道路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和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多地已开展道路测试,但大多是封闭道路测试,开放道路测试还比较少,需要建立健全相关交通法规和标准体系。此外,自动驾驶汽车现在使用的传感器受特殊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遭遇恶劣天气,车辆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感知距离、识别标志和行人。在现有条件下,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一些“无人驾驶”汽车也并不能真正做到“无人”,而是需要在特定范围、规定场景以及有人员监管的前提下实现。

无人驾驶技术在效率、成本、便利度等方面的优势,会随着运营的成熟逐步显现。可以预见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未来汽车智能化的代表,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驾驶方式。不过,在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前,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准备,加快制定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对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无人驾驶汽车车牌发放、道路行驶、事故认责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以帮助相关企业尽快形成平稳高效的经营模式,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实现创新驱动、结构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胡建兵)

关键词: 无人驾驶